春分时节重养肝
作者: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时间:2020-03-20
阅读:2294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今年春分在3月20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与“肝”相通应。因为春季的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多于阴气的速度,所以,肝阳、肝火也处在上升势头,易导致“肝火旺”,故春季养肝颇为重要。
精神养生
春归大地,阳气升发,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属本,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偷快。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治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早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此时,必须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护初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这就是“春捂”的道理。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多吃时令菜,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春分时节来碗养肝药膳也是不错的选择。
枸杞银耳汤
材料:白木耳20克,枸杞15克;调味料;冰糖1大匙。
做法:
1.白木耳洗净,泡软,撕成小朵;枸杞洗净备用。
2.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2--3杯水炖煮约30分钟,再加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养阴润肺、生津补虚的作用,还能提升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枸杞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春季食用枸杞不但可以养阴补血、滋补肝肾,还可以明目。 银耳中的有效成分酸性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到保肝护肝作用。
名医有约
春季养肝,补益气血,健脾祛湿。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省直中医院,戴主任有约!
戴娟,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省直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擅长治疗咳嗽、哮喘、心悸、胸痹、汗证、水肿、眩晕、头痛、失眠、虚劳病、胃脘痛、痹病、月经不调、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痤疮、黄褐斑、肿瘤放化疗后调养、儿科发热、咳喘、遗尿、厌食诸疾、更年期健康调养及产后调养等内科、妇产科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男性缺精、弱精症、性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