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着诊疗方案
肝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炎,其发病率高,可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并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肝着是因感受湿热邪毒,久郁不去,致肝之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引起的病证。以反复右胁疼痛,乏力,纳差,或伴有身目发黄,尿黄为临床特征。病情特点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而言,本病多属正虚邪实,正虚多为肝、脾、肾、气血、津液等,由于正虚不能抗邪,外邪缠绵不去,外邪稽留则更伤正。以脾胃受害居多,肝病传脾,且又以湿热为患,脾喜燥恶湿,脾受湿邪困阻而致运化失常,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日久则导致气血亏虚。邪实多见气滞、血瘀、湿阻、热郁、毒留等,临证当权衡标本,分清虚实,随证治之。谭师在治疗该病中,特别注意调理脾肾,认为扶正治本,袪邪治标,临床表现为正虚邪恋,则以扶正为主,佐以袪邪;邪实为主,则以袪邪为主,同时注意扶助正气。扶正亦需解毒,并彻除湿热,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整个转归来看,病的发生是“因虚而病”,由于正气不足以袪邪外出,而导致急性肝炎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而同时亦有余邪未尽和湿热蕴毒。因此在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基础上,不要忽视清然解毒的祛邪措施。
对于肝着(慢性肝炎)的治疗总体原则是在扶正的基础上,根据病情佐以祛湿解毒之品。继续祛除余那,彻底清除湿热,同时扶正药物多属甘温之品,易于蕴热,配合苦寒之剂有寒瘟并用之意,也不至于因为寒凉而伤及脾胃。若病位偏于上中二焦,多以芳香化湿解毒为主;若偏于中下二焦,以燥湿解毒为主;以下焦为主,应因势利导,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由于慢性肝炎病程长,病传复杂,部分患者逐渐恶化,往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因此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重,郁郁不欢或者脾气暴躁,对工作和生活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谭师认为在辨证分析上应当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气血的盛衰和各个脏腑的功能情况,详察其辦证归类,并根据其阶段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分辨兼夹证候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完全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辦证论治。并进行辩证施护,给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饮食等一系列的护理,使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
(一)辩证论治
本肝病专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机早期以湿热蕴结,气机郁结为主,随着疾病发展,后期以气滞血瘀及肝肾亏虚为主。在病证方面,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
1.湿热蕴结型
多因急性肝炎治疗不当,或在恢复阶段调护失宜,以致湿热之邪未能彻底清除,余邪留恋,寄于肝胆,或蕴积脾胃。临床主要表现为纳差、 身目发黄,尿黄如茶,腹部胀满,发热口渴,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泻下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慢肝1号方: 茵陈蒿15ɡ ,赤芍30ɡ ,大黄15ɡ(后下),虎杖15g , 泽泻10ɡ ,云苓15ɡ ,蒲公英15g ,厚朴12g ,泽兰12g甘草3g。
恶心欲呕:加草豆蔻12g、竹筎15g。
右胁胀痛:加郁金20g、元胡12g。
自制药:
乙一胶囊口服,每次5丸,每日3次。(蚂蚁,白术,丹参,赤芍,拳参等
中医外治法:
1)角黄汤直肠滴入(即水牛角屑50ɡ 大黄30ɡ 白茅根30ɡ等)
2)肝病膏(自制)外敷肝区,日一次。(三棱,莪术,丹参,赤芍,水蛭,蛇舌草,土鳖虫,香附,木香,乳香,没药,桃仁,川芎,蒲公英,田三七,商陆,桂枝,薄菏,五加皮等)
2.肝郁脾虚型
证候:胁肋胀痛或隐痛,胸闷腹胀,胁下肿块,神疲乏力,口淡乏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方药:慢肝2号方 生黄芪30ɡ ,白术15ɡ ,云苓15ɡ ,丹参30ɡ ,白芍15ɡ ,当归12g,陈皮10ɡ,木香10g,甘草6g。
纳呆食少:加鸡内金、焦三仙。便溏:加党参15g、肉豆蔻12ɡ、砂仁10ɡ。
自制药:
益肾疏肝饮袋泡剂,每次泡一袋,每日三次。(巴戟,枸杞,柴胡,白芍,菟丝子等)
3.气滞血瘀型:右胁或两胁胀痛,腹胀痞满,面颊胸臂有赤丝血缕,手掌赤痕,唇色褐,口渴不欲饮,舌质偏暗,脉细涩。
治法:行气化瘀通络。
方药:慢肝3号方 当归12g ,丹参30ɡ ,赤芍30ɡ ,郁金15ɡ ,佛手15g, 地龙10g,厚朴15ɡ ,甘草3g。
胁下痛甚:加三棱10ɡ、莪术10ɡ;病久体弱加黄芪30ɡ、党参15ɡ。
自制药:三甲复肝胶囊口服,一次8粒,日三次。(甲珠,鳖甲,龟板等)
外治法:肝病膏(自制)外敷肝区疏肝软坚,日一次。(药组成同前)
4肝肾亏虚型
证候:肝区隐痛,头晕,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腰酸膝软,神情倦怠,女子经少经闭;舌体瘦,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慢肝4号方加减 生地20g ,麦冬12g ,枸杞子30g ,当归12g,沙参15g ,丹参30ɡ ,赤芍30ɡ ,丹皮12g ,甘草3g。
低热:加地骨皮10ɡ、银柴胡10ɡ。
自制药:益肾疏肝饮袋泡剂,每次泡一袋,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