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诊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肝癌,亦属于肝积、癥瘕、积聚、臌胀、黄疸、痞气、癖黄等病症范畴,多因感受湿热毒邪,毒邪迁延留滞,七情郁结,饮食内伤等各种原因导致肝脾失和,气血痰毒瘀结脉络,日久渐聚结成癥块而停于胁腹中。早期往往无特异性表现,中晚期常表现为胁痛、腹胀、乏力、纳差、消瘦、胁下痞块、身目尿黄、发热等症状。中医治疗采取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攻补兼施,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射频消融、TACE、靶向药物等治疗相结合,提高机体正气,改善临床症状和全身状况,减轻其他治疗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应遵循“早期治疗”、“分期治疗”、“综合治疗”三个原则。
早期(Ia期~IIa期):争取手术切除,术后予以中医药治疗。因故不能切除者,则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包括伽玛刀、核粒子植入等)、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微波、超声聚能刀、冷冻疗法等治疗手段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治疗。由于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在术后应积极予以中医药抗复发和转移治疗。
中期(IIb期~IIIa期):手术切除或上述非手术的局部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争取二期手术切除。
晚期(IIIb期):以中医药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为主,配合最佳支持治疗。
(一)辨证分型论治
在辨病的基础上施行辨证论治,适应于各期患者。
1.肝瘀脾虚证 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
主症:肝区胀痛或刺痛,腹胀纳减,舌淡或紫或有瘀斑瘀点。
次症:面色晦暗,少气懒言,嗳气,恶心,进行性消瘦,乏力或肢楚足肿,大便溏泄,脉弦或涩。
治法: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
方药:肝癌科研方加减:
黄芪30g 党参20g 白术20g 茯苓20g 香附15g
柴胡6g 陈皮20g 桃仁10g 莪术15g 鳖甲(先煎)15g
牡蛎(先煎)15g 蚤休15g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5g
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纳呆者,加内金20g、山楂30g、炒谷芽30g、麦芽20g;便秘者,加大黄10g、厚朴20g、枳实20g;便稀者,加吴茱萸6g、黄连3g、炒扁豆20g;腹大胀满、尿少者加枳壳15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3g、郁金15g;恶心欲呕者,加法半夏10g、竹茹15g、砂仁10g;肾虚者,加枸杞20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
2.脾虚湿困证
主症:腹大胀满,神疲乏力,身重纳呆,肢楚足肿,尿少。
次症:口粘不欲饮,时觉恶心;大便溏稀;舌淡,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细弦或滑或濡。
治法:脾健理气,化瘀软坚,利湿解毒。
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
黄芪30g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皮20g 香附15g
枳壳15g 陈皮10g 大腹皮15g 冬瓜皮15g 龙葵10g
桃仁10g 莪术15g 鳖甲(先煎)15g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5g 赤芍30g 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恶心欲呕者,加法半夏10g、竹茹15g、砂仁10g;腹泻较重者,加炮姜10g、苍术10g、炒扁豆15g;身目发黄者,加茵陈15g、栀仁10g、赤芍30g;腹水较重者,加泽兰15g、猪苓15g、车前子(布包)15g。
3.湿热毒结证
主症:肝区胀痛灼热,纳呆,脘闷,便结或粘滞不爽,苔黄腻。
次症:发热,黄疸,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尿黄,舌红,脉数或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10g 栀子10g 大黄10g 赤芍30g 炮山甲(先煎)10g
猪苓15g 茯苓15g 薏苡仁20g 大腹皮20g 厚朴10g
陈皮20g 龙葵1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25g 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厚朴20g、枳实15g或玄明粉10g;腹胀甚者, 改茯苓为茯苓皮15g、枳壳10g、泽兰15g;热盛者加柴胡6g、黄芩10g,生石膏10g(先煎)。
4.肝肾阴虚证
主症:肝区灼痛,腰膝酸软,持续低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剥苔或光苔。
次症:心烦,头晕失眠,低热盗汗,口渴或渴不欲饮,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化瘀。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5g 沙参15g 当归10g 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
菟丝子15g 川楝子3g 黄芪20g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赤芍30g 鳖甲(先煎)15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25g 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低热、口干咽燥者,加青蒿10g、银柴胡10g、天冬15g;齿龈及鼻出血者,加仙鹤草10g、白茅根20g;呕血、便血者,加云南白药(冲服)10g、生大黄粉(冲服)10g。
(二)辨病用药
1.常用中成药(包括院内制剂)
(1)三甲复肝胶囊(院内制剂):功效为健脾益气、化瘀软坚;适合肝瘀脾虚证患者;用法:8~10粒/次,口服,3次/日。
(2)肝复乐片:功效为健脾理气、清热解毒、化瘀软坚;适合肝瘀脾虚证患者;用法:6~8片/次,口服,3次/日。
(3)复方斑蝥胶囊:益气养阴、化瘀解毒;用法:每次2片,口服,一日3次。
(4)鸦胆子油软胶囊:软坚散结、抗癌;用法:每次4粒,口服,一日3次。
(5)鸦胆子油口服乳:软坚散结、抗癌;用法:每次20ml,口服,一日3次。
2.常用中药注射剂
(1)复方苦参注射液:功效为清热解毒,适合湿热结毒证患者;用法:10~2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以总量200ml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4个疗程。
(2)康艾注射液:功效为益气养阴,适合肝肾阴虚证患者;用法:40~50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静脉滴注,1~2次/日,30天为一疗程。
(3)艾迪注射液: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瘀散结;适于阴虚内热、瘀毒内结证;用法:一次50~10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4~21天为一疗程。
(4)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一次20~3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1次,14~21天为一疗程。
(5)消癌平注射液: 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适于痰热毒结证;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一次20~100ml,一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三)中药介入治疗 主要适应于II期和部分III期患者。
1.适应证: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门脉主干无癌栓、无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黄疸、腹水者。
2.常用灌注药物及栓塞剂:鸦胆子油乳、碘油、明胶海绵等。
(四)手术、介入、放疗后治疗
1.手术后治疗(术后一个月)
治法:气血双补,兼以健脾和胃、化瘀解毒。
方用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20g 当归15g田三七10g 白芍15g 熟地10g 法夏10g 厚朴10g 砂仁1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20g 鸡血藤10g 甘草6g。
加减:虚烦失眠者,加酸枣仁15g、远志15g;胁肋疼痛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3g;腹胀纳差者,加炒谷芽30g、炒麦芽 30g、炒枳壳15g。
2.介入后治疗(介入术后15天)
治法:补益肝肾,理气和胃,化瘀解毒。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6g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20g 甘草3g 法夏10g 白芍15g 陈皮15g 连翘10g 苏梗15g。水煎服。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0g;神疲乏力者去党参,加人参10g(蒸兑);尿赤者,加茵陈10g、栀子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15g、田三七10g。
3.放疗、热疗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