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传统技艺,“丸”美呈现
传统技艺,“丸”美呈现
中药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现代机械化大设备所取代,而许多中药的疗效只有在有温度的古法技艺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更好地传承中药特色技艺,普及中医药文化,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定期举办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4月8日,既传统手工切制活动之后,我院在药剂楼举办了传统中药手工制剂工艺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由药学部刘灿辉主任主导,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龙欢周老师协调安排,中药加工炮制班资深药工张建新老师、易正雄老师、胡国强老师、廖晓光老师和秦卫刚老师等演示传统中药大蜜丸的制作工艺。
中药蜜丸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指饮片粉碎成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言“丸者缓也”,指丸剂内的药物随着药衣的慢慢消融而逐步释放,因而,丸剂吸收缓慢,药效持久,故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虚劳疾病。
传统手工中药大蜜丸
主要工艺分为八步
1. 中药饮片干燥与打粉:将组方中药饮片干燥后打粉装入消毒的盆具内。
2. 配蜜:药粉与蜜的比例一般为1:1 ~1:1.5。
3. 炼蜜:指蜂蜜加热熬炼 以去除部分水分增加黏性。
4. 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倒入药粉中,趁热搅拌,混合均匀。
5. 制丸条,将和好的丸块在搓条板上制成粗细适当的丸条。
6. 分粒与搓圆:将丸条在搓丸板上分切为许多均匀的小节,每节再揉搓成一丸。
7. 干燥与整丸,温度一般为60℃~80℃。
8. 灭菌、包装与贮藏:将药丸消毒灭菌,然后用蜡纸或塑料袋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据中药加工炮制班负责人龙欢周老师介绍,大蜜丸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技巧与秘诀。其中,炼蜜是制大蜜丸的关键步骤之一,炼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续的操作。根据炼蜜的程度,炼蜜的规格有嫩蜜、中蜜和老蜜。药材性质的不同,所需要的炼蜜规格也不一样。对于含淀粉、粘液质、胶质、糖类及脂肪较多的药材适合用嫩蜜,黏性适中的药粉制丸需要用中蜜,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应该用老蜜。炼蜜非常考验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炼蜜偏嫩,易出现药粉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粒表面亦不光洁。炼蜜偏老,易给后续的操作带来阻碍,尤其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所以,“丸”美的炼蜜需要操作者对药材的性质了如指掌,对火候的把握游刃有余。龙老师还现场示范丸粒搓圆的操作,先将少量芝麻油点于掌心,再用适当的力度揉搓,这样搓圆的丸粒不仅不易沾黏,还能更加圆滑光亮。
老师们从药材打粉、炼蜜到分粒搓圆,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半小时之间,形态各异的药材饮片变成了似弹珠般圆润光滑的丸粒,粒粒大小一致,色泽均匀,“丸”美无瑕,令人叹服。观摩者们也兴致盎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其中,一颗颗光亮饱满的丸粒,呈现在大家手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药传统工艺是老一辈们在悠悠岁月中凝聚起来的中医药文化瑰宝。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中药传统技艺日渐式微。我们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中药传统技艺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架起中医药和百姓之间的桥梁,才能让中医药国粹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能“丸”美呈现,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