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急诊科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早是由湖南省名中医、中医急诊名家叶嵩高创建的内儿科联合诊室,九十年代后期,由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夏建成教授组建成立急救室,是全省最早建科并开展中医急诊的专科之一,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芦淞、云龙两个院区急诊科,空地一体紧急医学救援、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五大中心、专科诊疗、疾病康复六位一体,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并重的大型急救中心。是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救治通道示范基地,科室设中医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急诊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创伤急救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医急诊教研室等区域。配备5G移动生命支持单元、移动手术车、移动中药房车、后勤保障车、物资运输车、通讯指挥车等大型救援车辆。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培养点,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与救援队伍核心科室,湖南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南省中医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中医急诊区域诊疗中心、湖南省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排名第一),曾多次参加省内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多次举办全国及省内的急诊急救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急危重症救治、科研教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医急救特色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是全省中医急诊龙头单位。
科室设置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危重症医学中心、创伤急救中心、急诊介入诊疗中心、急诊内科、急诊儿科6个亚专科。其中紧急医学救援以院前急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结合救治为主要发展方向;危重症医学以心血管急诊、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脓毒症、休克等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为主要发展方向;创伤急救中心以创伤、蛇伤、急腹症等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为主要发展方向;急诊内科、儿科以胸痛、卒中、高危孕产妇、危重儿童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心肺复苏等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为主要发展方向。每个亚专科均分设2-7个学组,每个学组均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考核机制,组建了固定的技术团队,按照专科引领、综合联动发展思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发展。
近三年来,政府财政及医院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科室病房改造、设备添置、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和信息化建设,并创新发展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五大中心-专科诊疗-社区康复六位一体智慧化急救大平台。5G信息化全程支持就诊过程,极大提高危重病急救的抢救成功率。二、以赛促学、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合理,结构稳定,学科成员多次在国家、省市技能竞赛中斩获大奖;三、快速反应、建设综合性救治中心。将紧急医学救援、院内急诊复苏与救治、快速反应小组、急诊手术、术后复苏和监护治疗有机整合,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真正实现“急诊救治零停顿”。四、创建中医特色急诊教研室。设置中医教学科研学组、中医经方诊疗学组,开设全省唯一一家中医急诊经方门诊并提供24小时中医急诊服务,将中医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在虫蛇咬伤、急性中毒、心衰病、骨折病等方面特色鲜明。五、开展沉浸式急救科普培训。科室成功创建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培训中心及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公益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急救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农村、进企业培训活动,极大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及普通民众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六、有效推进医联体工作。目前已与省内外126家医疗单位签署了急诊专科联盟,长期派出7名高年资医师对下级医院进行驻点帮扶、业务查房、学术讲座、手术带教等技术输出,带动医联体单位急诊急救能力快速提升。
通过以上创新举措,极大提高了学科影响力及辐射力,2022年年急诊人次超过9.5万,年抢救5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9%,120出诊1万余次,区域外移动ICU危重病人转诊量超过三分之一,中医药诊疗参与率>85%,患者满意度稳定在97%以上。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效果凸显,胸痛中心D-to-W时间在省内排名前列,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成绩突出,先后参加耒阳煤矿重大透水事故、金山工业园群体性气体中毒事故、大唐电厂煤渣爆炸事故,支援全国多地疫情防控工作。科研教学能力不断攀升,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立项,SCI、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专业著作质和量显著增加;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人数每年递增,省内外日常进修、实习人数近20人;市民整体急救能力、健康意识显著提高。科室及团队人员也先后荣获国家卫健委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个人荣誉证书”、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最美医师”、湖南省卫健委“巾帼标兵岗”、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骨干人才、湖南省“十四五”第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三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医师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学科影响力正从立足长株潭、服务湖南省、走向湘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