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记彭永教授的科研成长之路
彭永,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33年,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贝克曼研究所、路易维尔大学工作10 年,多次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医院进修神经内科。目前担任湖南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Scientific Reports候选编委(主编推荐),Ageing Research Reviews,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English), ACS Omega,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Cochrane,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特约审稿人。
彭永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研究领域造诣深厚,提出了Tc17与多发性硬化、CD8 T细胞与重症肌无力、银杏及其提取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病、阿尔兹海默病是三型糖尿病等学术观点,在国际权威杂志Ageing Research Reviews、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J Neuroimmunol、Chin Med J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受邀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发性硬化中西医结合指南》的编写。主持承担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健委重点课题,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等部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10项;获2023年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1项。已发表专业论文 62篇,其中国际知名医学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s、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Neuroprete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Frontiers in Neurology、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J Immunol、IVOS、J Neuroimmunol、Chin Med J、Chin J Integr Med 收录论文 25篇(总 IF=98.588,其中第一作者 15 篇,IF=62.404)。
彭永教授医德医风好,严守科研道德规范,在有限的科研条件里不懈努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研初心、提升研究能力,进军科研深度,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居省内同行先进地位。为了找寻彭永教授的科研成长历程,弘扬科研工作者战胜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梳理了他成长中的关键环节并发布出来,以飨读者。
立志与兴趣
1986年彭永就读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学校医学科研氛围熏陶之下,他对科研产生了朦胧的兴趣。1991年毕业后彭永留校,并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于199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得益于研究生导师肖波教授的引领与指导,彭永很早就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并自此逐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
热爱科研的种子一旦萌发,便成为鼓舞彭永在科研路上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因此谈及研究方向的选择,他十分肯定“兴趣”的重要作用,同时全方位系统学习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让他很明确的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相比于更需要沟通能力的临床医学,自己更适合走进实验室,每每凝神屏息地观察实验结果时,常常能从中体会到科研的乐趣。
学习与机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湘雅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频繁地与海外交流,使彭永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1998年的互联网络并不像现在如此发达便捷,通过长达一年与国外学者的沟通与联系,1999年10月他终于收到美国波士顿大学David Beller教授发来的第一份邀请函,至此彭永踏上了赴美求学工作的第一步。2000年彭永收到美国贝克曼研究所Liu Chih-pin教授发来的科研邀请,在刘教授的实验室他学习到了SPF动物房,Scid, NOD, NOD/Scid小鼠,T细胞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离等研究操作,通过与同实验室美国研究者长期交流学习也提高了自身英语水平,在此期间彭永参加了美国NIH基金3项,发表SCI 论文2篇(见下图)。
困难与挑战
2001年因签证到期,彭永带着遗憾回国。回国后因为没有好的项目和文章支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次铩羽而归,这使他备受打击。2004年美国Lousivlle大学的Demin Sun教授向彭永发来邀请,他二度踏上了赴美访问学习之旅。2004年-2007年在孙教授的研究室彭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CD8 T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自身反应性葡萄膜炎)。孙教授思路敏捷,会抓热点,善于把其他疾病的热点工作迅速转移到葡萄膜炎上,比如Th17, Treg细胞在肿瘤和多发性硬化中刚刚冒头,马上转到葡萄膜炎上开展研究。在孙教授的指导下,彭永并连续在J Immunol、IVOS、J Neuroimmu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参加美国NIH基金4项。2007年-2011年转到同一所大学Robert Bolli教授的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脏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科研之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也要面对千沟万壑、荆棘载途,甚至还要经历内心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打击,但他潜心钻研的脚步从未停下,深入探索免疫细胞的初心也未曾动摇。
美国Lousivlle大学求学的照片
美国Lousivlle大学期间发表的部分SCI论文
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和曲折艰辛的科研之路
2011年彭永再度回国后,作为人才引进成为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神内二科主任,彼时医院还不具备申报国自然、省自然的资质,彭永先后又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进修,提升临床能力,但科研道路仍然曲折。直至2016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才有了申报国自然、省自然的渠道,彭永在他深耕的领域连续获得了省自然、省中管局、省卫健委、株洲市科技局等多次科研立项。医院没有实验室,他便借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实验室和动物中心开展实验研究。2020年彭永获得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他经常给学生讲授科研思维、亲自带领研究生完成实验研究,4年来共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10篇。2023年他的《多发性硬化发病机理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机制的研究》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2024年6月彭永《阿尔兹海默病是三型糖尿病》的论文获国际著名医学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s》正式线上发布,影响因子高达12.5。
借用高校实验室和动物中心开展实验研究
2018年以后发表的部分SCI论文
2023年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正是因为彭永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科研路,他才得以收获果实,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追逐梦想,为医学健康研究贡献力量。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彭永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话,表达一名新时代医疗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作为一名医疗领域的工作人员,我们开展医学科技创新要站牢人民立场,要着眼于提高防病治病能力,让医学科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一审:许倍佳,二审:谭盼盼,三审: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