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5-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于2007年1月挂牌成立。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及其所属革命遗址群,有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处、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等文物遗址54处(对外免费开放40处),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抗战纪念遗址、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第二届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旅游风景区。主要职责为保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
一、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700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桂园、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等文物遗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1958年5月1日,该馆建成开放;1959年董必武题写“红岩革命纪念馆”馆名;1961年被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合并,成立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该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原红岩嘴13号)。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在城区办公。为避开日机轰炸,周恩来指示另觅新址,后选中了饶国模在红岩嘴的农场并得到她的“欣然延纳”。1939年秋该楼修建好后,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迁往此处办公。大楼看似二层、实为三层,底层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南方局领导人的办公室兼卧室,南方局的主要机构也设于此;三楼是机要科、秘密电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办公、住宿。董必武离开前,将此地题名为“大有农场”。1950年6月,饶国模将“大有农场”土地连同此大楼在内的场内房舍无偿捐赠给了人民政府。1958年5月对外开放,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定为全国第一批抗战纪念遗址。
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
该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10平方米。该馆外墙体采用万余块优质红色花岗石干挂而成,整幢建筑由下向上倾斜,宛如一块倒卧的巨大红色岩石,象征着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培育的红岩精神坚如磐石,永放光芒。该馆共四层楼,二、三层楼展出的是“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览。
曾家岩50号周公馆
该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总建筑面积882平方米,原为赵少龙和赵佩珊夫妇的房产。1938年秋赵氏将其租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陈长蘅。为开展统战工作方便,1939年邓颖超以周恩来的名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转租了一、三层和二层东侧的几间房屋,对外称“周公馆”,作为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城内的主要办公点。南方局文委、妇女组、外事组、军事组等均设于此。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接见文艺界人士。1946年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
桂园
该旧址位于重庆渝中区中山四路,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公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因院内两棵碗口粗的桂花树得名。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将此处让出,作为毛泽东在市内办公会客的场所,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在此会见各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此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该旧址成为重庆谈判的重要见证地。1977年对外开放。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占地面积2.1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217平方米。主要包括“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红岩魂陈列馆、白公馆监狱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等文物遗址。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此制造了系列屠杀,近三百人死难。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殉难者遗骸合葬于原“中美合作所”特警班大礼堂废墟上,1954年修建烈士墓园和纪念碑。1963年,成立“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84年更名为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管理处,1986年邓小平题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1986年在原“一一·二七”烈士纪念碑址上,建成《浩气长存》大型群雕,邓颖超撰《烈士群雕铭》;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增挂“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名。2007年与红岩革命纪念馆合并,成立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2016年9月被定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白公馆看守所旧址
该旧址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将其改设为临时看守所。1943年改为中美合作所美方招待所,关押人员迁往渣滓洞。抗战胜利后,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迁回白公馆,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有20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特务屠杀在押者,近30人殉难,20人脱险。20世纪50年代初,此处曾被辟为西南公安部战犯管理所。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
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得名。1943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强占并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关押人员迁往此处。1946年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合并。1947年关闭后将关押人员迁往白公馆。1947年12月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有男牢16间、女牢两间,关人最多时近300人。1949年11月27日夜,特务制造了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殉难,15人脱险。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有关人员回忆重建男牢。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建于中美合作所特种警察训练班的检阅台旧址,原名为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66年建成,1978年投入使用。1999年更名为红岩魂陈列馆。2006年10月被拆除重建,2007年10月竣工建成。改建后的陈列馆一楼一底,面积4800平方米。内有“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全面展示了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的斗争事迹。
“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
“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建于中美合作所特种警察训练班大礼堂旧址。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溃逃时将礼堂炸毁。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前后殉难的300多位殉难者遗骸合葬于原废墟上,1954年建成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