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被荨麻疹“所困”,她走上中医之路
作者: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时间:2019-09-09
阅读:
陆芝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直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国中药协会内分泌疾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中医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女性内分泌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女医师协会理事,市中医学会理事,市内分泌学会副秘书,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秘书长,省医学高级职称面试专家库考官,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试考官,市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官。
陆芝兰出生在永州农村,由于是过敏体质,她小时候经常生“荨麻疹”,夏季尤其严重。“生荨麻疹时皮肤瘙痒红肿,非常难受。”陆芝兰说,起初家人带她看西医,输液、吃西药后症状会逐渐好转,但荨麻疹还是会反复“发作”。
大约8岁时,父亲带陆芝兰去镇上看老中医,老中医当时开了调理身体的中药,她连续服用后,生荨麻疹的次数逐渐减少。“我当时虽然年纪小,但还是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陆芝兰说,读高中后,她不时喉咙发炎咳嗽,最后也是通过吃中药调理,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高考后,陆芝兰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毕业后被分到株洲市中医院工作(现为省直中医院),从事内分泌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提醒
糖尿病在于“三分治七分养”
糖尿病在于“三分治七分养”
陆芝兰介绍,糖尿病较常见的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指本身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影响胰岛细胞功能,患者本人不能自主分泌胰岛素,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则受饮食、运动、压力、遗传等因素影响。“截至2017年,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4亿,居全球第一”。陆芝兰说,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是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等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虽然现在糖尿病患者比较多,但糖尿病在于‘三分治七分养’,只要通过积极治疗和保养,糖尿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陆芝兰说,她接诊过的两个糖尿病患者,一个很配合治疗,一个根本不配合治疗,最后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陆芝兰说,一个男患者因为吃得多运动少,不到30岁就患上糖尿病。“这名患者治疗不积极,平时的生活也不注意,经常久坐打麻将,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还抽烟喝酒,40岁就患上晚期尿毒症,没过多久就死于尿毒症并发症。”
另外一名男患者50多岁患上糖尿病,但该患者不仅积极配合治疗,还“少吃多动”,戒烟戒酒。“他现在已经80岁了,身体状况一直不错,有时还会散步到医院来和我聊天。”
陆芝兰提醒,肥胖是年轻人患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平时不运动、饮食不规律,偏爱高热量食物,渴了就喝碳酸饮料,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糖分在体内的堆积。另外,不吃早餐晚上“恶补”、抽烟喝酒、熬夜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
因此,市民朋友应该适当多运动,提高身体机能的消耗,促进健康代谢;保证营养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的食品;合理作息、合理排解压力。另外,选择血糖监测仪器,为监测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链接
省直中医院内分泌科
省直中医院内分泌科
多年来,围绕专科发展方向,主攻消渴病(糖尿病)及其变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系列协定方1--7号;自制药“仙瓜降糖胶囊”、“活血通络胶囊”;自制膏方桑山玉女膏、桑山益肾膏等,配合针灸、耳穴、穴位注射、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中药药浴熏蒸及外敷等多种外治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治疗方面,疗效显著。定时开展糖尿病教育,包括仿真食物模具教学、看图对话及床旁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食谱设计。通过糖尿病教育平台,已义诊服务患者几万人次。
近年来,科室医护团队队伍不断壮大,每年选派1-2名医护人员到全国一流的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专科业务水平,在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疾病及垂体疾病的诊治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糖尿病(消渴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痹症)、糖尿病性肾病(消渴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瘿病)、低血糖症(饥厥病)。